首页 >> 调节球阀

破还是立数万亿僵尸企业资产处置难题离心油泵

时间:2022/06/27 22:06:37 编辑:

破还是立 数万亿僵尸企业资产处置难题

破还是立 数万亿僵尸企业资产处置难题2018-11-26 09:11:40 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分享到:她举例指出,此前各地僵尸企业非常多,湖南省向市场推出2700家,广东省推出3000多家,要求两个半月处置,处置价格也很低。

对于无法继续经营、应当进行破产清算而因种种原因又无法破产清算的企业,“僵尸企业”可谓一个十分形象的描述。

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,目前个人企业大概超过4000万家,法人企业超过1000万家。其中,2017年列入企业异常名录360多万家,而列入企业异常名录主要包括三类,僵尸企业、休眠企业、退出市场企业。以2016年退出市场企业160万家,2017年增至200万家估算,2017年360多万家异常企业中,保守估计僵尸企业、休眠企业将超100万家。

这其中,僵尸企业所涉问题资产规模庞大。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、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对记者表示,国资委列表上的僵尸企业2041家,涉及资产3万多亿(此数据未获国资委证实),而地方僵尸企业名单更为庞大,仅某沿海省份列的僵尸企业名单就超过4000家,且多为一级企业(母公司)、二级企业(直接持股、控股公司),尚未涉及三级、四级等关联企业。

面对如此庞大基数的僵尸企业,加速出清已是政策多次申明的方向,各地方政府、资本方均在加大处置力度,但目前僵尸企业处置效率难言乐观。

破立难题

处置僵尸企业,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,破还是立?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,已达成行业共识的是,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僵尸企业作为经济、金融风险的源头之一,面临着要么升级换代、发展新产业,要么淘汰破产的抉择,但无论是破还是立,都困难重重。

平安银行特管部总裁戴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现在所谓的僵尸企业,并不是一个完全确定的概念。目前市场上所指的僵尸企业,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大,经营前景有限,经营状况不佳、负债庞大的这部分企业。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,只有有经营能力、发展前景和没有经营能力、发展前景之分,核心是企业经营能力。

他认为,僵尸企业因为自身经营能力有问题,单纯从资金、债务重组的角度发力,几乎无法解决问题。一定是从产业的重组、行业间的企业兼并角度才能够解决问题。

不过,某地方AMC(资产管理公司)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兼并重组固然是最优选择,但对于持续亏损、不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僵尸企业,应该予以破产清盘,“机构也不会投资这部分企业,对这些企业,简单地让好企业兼并收购的效果不一定好,尤其是如果用行政力量搞拉郎配。”

僵局是,因为大多数僵尸企业在地方经济中举足轻重,如果破产清盘,就可能对地方的资产质量、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造成明显影响,也因此,地方政府可能既没有意愿、也没有能力去关闭这些企业。以地方国企为主的“僵尸企业”或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淖,或因过度扩张、财务负担过重而“造血乏力”,依靠外在的“供血”而苟延残喘。

针对此,市场和学界多有呼吁和讨论,政府可否建立类似于“僵尸企业处置基金”,专门来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这些企业的问题,本着“救人不救企业”的原则,让失去工作的劳动者得到安置,给予生活保障,平稳过渡。

上述人士指出,在僵尸企业的处理过程中,“破”还是“立”要让市场说了算,而不是由政府决定谁“活”谁“死”,尊重市场规律,推动企业兼并重组。公司重整的前提是尚具备营运价值和有效资产,对于不具备重整条件的应当进行清算并退出市场,避免“为了重整而重整”,本末倒置。

处置效率低下探因

紧随破立难题之后的是,处置效率的低下。

某股份行不良资产业务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僵尸企业债务是最为头疼的案子,往往牵扯多方博弈。

她直言,对银行来说,考虑的肯定是怎么样减少损失,最大限度回收资产。一些企业的不良产生是因市场行情,比如煤炭、矿产行情不好,导致矿区大幅贬值,处置不出去。这时银行也会多方评估如何处置,考虑后续还有没有行情回升的可能,后续有没有经营利润和现金流,这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,也是一个和企业谈判博弈的过程。

但很多能源、矿产类僵尸企业已经到了不马上处置,一旦倒闭就会血本无归的境地,这时就必须马上处置。问题是,对于大额资产来说,通过诉讼申请法院强制执行,查封处置资产是常见流程,但这个过程本身的法律流程就很长,其间可能企业会因为法院查封重要资产而继续和债权人谈判,比如能不能先还一点钱,不要查封资产,导致整个流程很漫长,通常要数年。

某大行对公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僵尸企业大部分会牵扯到国有资产,通常与地方政府有脱不开的关系,也加剧了市场化处置的难度。

“银行这两年的风向已经变了,此前对于政府兜底和国企的项目,还是不好拒绝。可现在银保监明确提出不强制、不兜底,信贷向僵尸企业关门,银行有了底气。当然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,也不能抽贷断贷,但对一些靠贷款续命的企业大搞产业转型,银行也多半不看好。政银企间有些僵持不下。”他直言。

该人士称,对于存量僵尸企业债务,行里有专门的小组,每周都会去企业清点资产,关注其经营状况和现金流。因为债务人多,一块地大家都盯着处置,这中间又有债务人之间的谈判和博弈,先还谁后还谁。每一笔资产的处置都要经过漫长、反复的谈判,而这期间又产生了新的负债利息和经营亏损。单纯解决债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,只能是重组或者破产。

记者采访中获悉,债权人也未必希望企业真的破产,一般僵尸企业资产都变卖得差不多了,一旦破产就意味着坏账无法回收。但重组通常经历数年,债务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承接。复杂的债务关系和糟糕的经营状况,提高处置效率几乎无从谈起。

企业亦有苦衷。华北某国有企业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对企业来说,无论破产还是重组都很困难,中国企业很多还是希望从一而终,能够不断做大做强,不愿意被兼并或者重组,更何况还牵扯复杂的人员、资产安置问题。问题是,面对刚性负债压力和经营不善,僵尸企业几乎没有话语权,一些优质资产也不得不被低价处置,给未来的转型或重组增加难度。几乎是个恶性循环。

“僵尸企业的处置,需要专门的机构,系统化的、专业化的提供资金、资源、方案的全面支持。债权人一拥而上,企业没有话语权和足够的决策权,即使是有希望重组的资产,可能在漫长的扯皮、贱卖中,也丧失了机会。”他指出。

市场机会与政策配套缺位

前述国企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,虽然现在机构谈起僵尸企业色变,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僵尸企业在产品、技术、管理或市场等一个或多个方面仍然具有较大潜力或较强的竞争力,目前只是碰到临时性的经营困难。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应该施以援手,发掘企业的潜力,通过管理层持股、兼并收购、混合所有制和债转股等手段,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。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有金融机构已陆续开始设立专门的基金,专门投资危困企业的出清。如中国信达发起设立“危困企业投资基金”,首期规模100亿,面向已经进入司法破产程序,经过破产管理人的申请,破产费用公益债权难以解决的企业,按照市场化、法制化原则推进投资。

某民营AMC董事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虽然僵尸企业处置风险和难度都比较大,但是作为专业的不良资产经营机构,通过技术和经验,借助在地方和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,加上目前地方对于出清僵尸企业的压力和需求,AMC也有不少机会。

她举例指出,此前各地僵尸企业非常多,湖南省向市场推出2700家,广东省推出3000多家,要求两个半月处置,处置价格也很低。一般民营和外资很难进入,一定要依托于央企的力量,通过整合央企和AMC的文化、资源,用社会资金盘活。在执行过程中,发现只有央企不够,还要借助地方力量,所以又成立了地方基金。

“这种业务模式目前在全国很多省份都在铺开,通过在各地的投资基金,加上地方力量、民营力量,各种机制交杂下,AMC如果发挥其中的链接作用,对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都有提高。虽然目前政策上行业还需要更完善的配套,但市场机遇已经存在,也需要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。”她表示。

四大AMC相关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尽管目前流动性不宽裕,但资金并不匮乏,目前社会资本介入僵尸企业的并购重组效率低下,一部分原因在于仍然缺乏足够的引导和政策配套支持。

他认为,未来一方面是调动各参与方,包括AMC、银行、各类投资基金积极挖掘僵尸企业中存在的投资机遇。另一方面,僵尸企业并购重组的效率低下,也与我国所有权结构不成熟,并购市场、区域资产流动不活跃有关,完善市场迫在眉睫。此外产业引导、税收政策相应的配套支持也缺乏。

他直言,如果单纯从商业化的角度去判断,机构不大有意愿触碰僵尸企业项目。只有整个市场,包括政策配套具有吸引力的时候,金融机构和资本才能从商业的角度主动涌入。目前寄望商业机构通过纯市场化的经营去大规模处置僵尸企业,很难取得突出成效。

上一篇:需求仍在下滑,通缩风险再现下一篇:PPP重大变化:PPP支出不再是政府债务

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WAW-2000E

WAW-1000E液压万能试验机

济南液压试验机厂

全自动拉拔仪CD-5000

试验机生产厂

河北区试验机

相关资讯